中医心理:读书十忌
总有人犯嘀咕:用等量的时间读书,为何别人学识渊博,我却学识浅陋?别人能旁征博引,我却只能照本宣科?究其原因,前者得法,后者不得法,久而久之,双方差距不断拉大,就会判若云泥。吃饭有忌,饮酒有忌,读书亦有忌,读书之忌大致如下:
一忌:杀书头。只读开篇,不肯终卷,国学大师黄侃将此行为称作“杀书头”,是读书的大忌,避之则大吉。
二忌:囫囵吞枣。有些人读书,只爱动眼睛,不爱动脑筋,全书好歹读完了,旨趣何在?并未明白。这类阅读属于低效阅读和无效阅读,徒然耗费目力,多读无益。
三忌:蜻蜓点水。有些读者定力太差,兴趣点过于分散,这本书翻一翻,那本书看一看,貌似兴头十足,实则收获无几,只是白忙乎,瞎忙乎。读者要学会扎猛子,深入作者的“海底世界”,才能一窥其底蕴。
四忌:浅尝辄止。古人说: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这话没错,但片脔的营养价值毕竟有限。何况舍弃掉鼎中的佳肴,浪费莫此为大。我们阅读一本好书,恰如结交一位贤人,点头之交哪能比得上刎颈之交?
五忌:望文生义。阅读绝大多数经典著作,读者手边必备工具书,先弄懂其字义、词义、语义,然后推而演之,探而索之。对于书中的疑点难处,读者应当细想穷究,单纯以己意去揣摩、揆度,就很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读者不运用工具书辅助阅读经典,即如出行者不乘车船过江,欲赤身泅渡至彼岸,这样做未必明智。
相关文章
相关术语
【求医问药】
热文推荐
今日聚焦
成长心理热文排行
中医心理热文排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