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治疗“顿咳”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百部散 方剂。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百部散 方剂。
顿咳是感受时行疫邪引起的肺系时行疾病百部散 方剂。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毕有特殊的 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回声,病程可拖延2~3个月以上为主要特征。发病年龄以5岁以 下为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无合并症者,一般预后良好。由于预防 保健工作的加强,其发病率已大为降低。本病古代亦称 “时行顿呛” “天哮呛” “鹭鸶咳” “疫咳”。
现代医学称本病为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部散 方剂。重症或体 弱婴儿患本病时易发生肺炎、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病因病机】
一、病因
顿咳发病的外因为外感百日咳时邪,为风热疫邪; 内因为素体肺气不足,痰阻气道百部散 方剂。
二、病机
1. 基本病机 咳毒袭肺百部散 方剂。
2. 常证病机
(1) 邪犯肺卫 小儿肺常不足,易感外邪百部散 方剂。百日咳时行疫邪自口鼻而入侵于肺卫,肺 卫失宣,肺气上逆。
(2) 痰火阻肺 百日咳疫毒侵袭于肺,气郁而不解,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炼灼津 液,酿为痰浊,阻遏气道,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痉咳阵作,待黏稠痰液吐出,气机通 畅,痉咳暂获缓解百部散 方剂。痉咳发作时,因气机失调,血行不畅,而见面赤耳红,弓背弯腰,涕 泪俱作; 邪热伤及肺络,而见咯血、衄血等; 呛咳不已,可伤及他脏,气逆犯胃则可见呕 吐; 气逆犯肝则两胁作痛; 大肠、膀胱气化失约则二便失禁; 婴幼儿体禀不足,脏腑娇 嫩,神气怯弱,痰热壅阻,肺气闭郁而见喘促发憋; 若痰热蒙蔽心包,扰动肝风,可见抽 搐、昏迷的变证。
(3) 气阴耗伤 咳嗽日久,邪气渐退,正气已虚,而出现肺燥阴虚和肺脾气虚之象百部散 方剂。
【临床表现】
本病分为三期百部散 方剂。
初咳期: 为时约1周百部散 方剂。咳嗽初起类似感冒,但有逐渐加重之势。可伴有流涕,鼻塞, 痰白而稀,昼轻夜重。
痉咳期: 从第2周开始,可达6周百部散 方剂。主要表现咳嗽连连不断,咳后有鸡鸣样回声,吐 出痰液后咳嗽暂时缓解。咳时可伴面红目赤,涕泪俱作,弯腰屈背。痉咳每日发作数次或 数十次,可因进食、激动等诱发。
恢复期: 咳嗽逐渐缓解而消失,为2~3周百部散 方剂。此时咳嗽渐渐好转,发作次数逐渐减少, 发作程度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可伴神疲乏力,纳少多汗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一经出现,临床诊断即无困难百部散 方剂。最初发病时,无特征性症 状。下列几点,应作为怀疑本病的依据:
1. 咳嗽总是日轻夜重,且越来越重百部散 方剂。
2. 咳嗽虽剧烈,但很少阳性体征百部散 方剂。
3. 与顿咳患儿有接触,或当地有本病流行百部散 方剂。
4. 发病第2周白细胞总数,尤其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百部散 方剂。
二、鉴别诊断
1. 百晬嗽 又名乳嗽,是指小儿出生百日内出现的气憋痰嗽,非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百部散 方剂。
2. 咳嗽 咳嗽一般非连续十几声、数十声发作,有的可发生阵发性痉咳,但很少有 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百部散 方剂。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虚实 本病初咳、痉咳期为实证,咳声高亢,咳毕伴有回声; 恢复期为虚证, 或邪少虚多,咳嗽绵绵低弱,可伴痰喘,或呈呛咳百部散 方剂。
2. 辨寒热 初咳期痰液稀白者为风寒,黏稠偏黄者为风热百部散 方剂。痉咳期痰液黏稠难出者 为热,色白稀薄者为湿。
3. 辨常证与变证 常证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主,可见面红目赤,涕泪俱作,弯腰屈 背等百部散 方剂。变证以呛咳不已,痰热闭郁肺气,或内陷心肝为主,可见喘憋气促、昏迷抽搐等。
二、治疗原则
1. 基本治则 泻肺祛毒百部散 方剂。
2. 具体治法 本病治疗以豁痰降逆贯穿始终,根据不同时期分别治以宣肺、清肺、 润肺之法百部散 方剂。
3. 刘弼臣教授治顿咳经验 刘弼臣教授认为,顿咳之所以出现与一般咳嗽不同的临 床症状,是因其发病多由感受温疫之气侵犯于肺,炼液成痰,粘附于气道,阻遏气机,宣 肃失常,壅塞不宣,以致肺气上逆,故咳声连续阵作不已百部散 方剂。久而不愈,胶固不化,形成顽 痰,必须待其尽量吐出,气机通畅而痉咳始得暂时缓解。有时痰郁化火,迫血妄行,则吐 血、衄血、咯血、白睛出血。甚至痰涎壅盛,闭塞喉间,常有立时窒息毙命的危险。尤其 2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更易发生危险。故临床治疗必须抓紧时 机,给予肃肺涤痰、降逆镇痉,常可缩短病程,迅速达到止痉咳的目的。
三、分证论治
(一) 初咳期
1. 风寒证
证候表现: 鼻塞,流清涕,咳声重浊,日渐加剧,痰液清稀,面色淡白,形寒肢冷百部散 方剂。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 寒冷季节感受疫疠之邪,肺卫失和,肺气不宣而见咳嗽声重,痰液清稀; 外邪与痰涎相引,交阻搏结,故日渐加重; 风寒外束,则见形寒肢冷,舌质淡,舌苔薄 白,脉浮百部散 方剂。
治法: 疏风宣肺,祛毒止咳百部散 方剂。
方剂: 杏苏散 (《温病条辨》) 加减百部散 方剂。
方解: 方中杏仁降气除痰,宣肺散寒; 苏叶微发其汗,疏散表寒; 桔梗宣肺祛痰; 枳 壳利气除痰; 前胡疏风下气化痰,以助杏仁、苏叶之力; 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理气健 脾化痰;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温中益脾百部散 方剂。
加减: 若风寒表证较重,可加荆芥、防风,以加强祛风解表作用; 咳嗽加剧,痰浊内 阻,去姜、枣,加百部、紫菀以加强化痰止咳之功百部散 方剂。
2. 风热证
证候表现: 咳声高亢,痰液黏稠,咽红,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百部散 方剂。
证候分析: 感受风热时邪,热郁于肺,肺气失宣,则咳嗽声重; 热灼津液,炼液为 痰,故见痰液黏稠; 热结于咽,而见咽红; 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象百部散 方剂。
治法: 疏风清热,泻肺祛毒百部散 方剂。
方剂: 桑菊饮 (《温病条辨》) 加减百部散 方剂。
方解: 方中桑叶、菊花、芦根甘凉轻清,疏散风热; 杏仁、桔梗、甘草降肺气,祛痰 利咽; 连翘、薄荷清热透表百部散 方剂。
加减: 若咽红疼痛较重者,可加蝉蜕、板蓝根,以疏风清热利咽; 痰液黏稠不易咯出 者,加青黛、瓜蒌、天竺黄以清热化痰百部散 方剂。
(二) 痉咳期
证候表现: 阵发性痉挛性持续咳嗽,咳后有深吸气样鸡鸣声,涕泪俱作,入夜尤甚, 吐出痰液后阵咳方暂停百部散 方剂。伴精神烦躁,面赤唇红,便干溲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小婴儿可见喘促发憋,昏迷,抽搐。
证候分析: 时疫之邪不解,由表入里,郁而化火,炼液成痰,痰热互结,阻塞气道, 肺气不利,而见阵发性痉挛性持续咳嗽,咳后有深吸气样鸡鸣声; 痰液咳出,气道得以通 畅,故咳嗽暂缓; 火热内盛,则见精神烦躁,面赤唇红,便干溲黄百部散 方剂。舌质红,舌苔黄,脉 滑数。小婴儿由于肺本娇嫩,正气不足,咳嗽无力,痰闭气道,而致呼吸不利,或喘促发 憋; 或因痰盛化火,火热生风,出现抽搐等危象。
治法: 泻肺祛毒,涤痰镇咳百部散 方剂。
方剂: 苇茎汤 (《备急千金要方》) 加味百部散 方剂。
方解: 方中苇茎清肺泄热为主; 冬瓜仁、薏苡仁清利痰热为辅; 桃仁活血祛瘀以清 热结百部散 方剂。
加减: 痉咳剧烈加全蝎、钩藤解痉镇咳; 咳后泛吐,加旋覆花、代赭石、姜竹茹以镇 咳降逆; 痰多黏稠,加黛蛤散、天竺黄、胆南星以清化热痰; 咳嗽作喘,加葶苈子以泻肺 降气; 咯痰带血加白茅根清肺止血百部散 方剂。小婴儿出现抽搐、昏迷等重证,应及时处理。
(三) 恢复期
1. 肺阴不足
证候表现: 咳嗽次数减少,但呈呛咳状,痰少质黏难咯,伴口干,唇燥,盗汗,手足 心热百部散 方剂。舌质红,舌苔薄,或光而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 痉咳日久,耗劫阴津,阴虚肺燥而呛咳; 阴津不足,加之余热煎灼,故见 痰少而黏稠; 阴虚内热则见口干,唇燥,盗汗,手足心热; 舌质红,舌苔薄或光而无苔, 脉细数乃肺阴不足之象百部散 方剂。
治法: 泻肺祛毒,滋阴止咳百部散 方剂。
方剂: 沙参麦冬汤 (《温病条辨》) 加减百部散 方剂。
方解: 方中沙参、麦冬、玉竹清润燥热而滋养肺胃阴液; 天花粉生津止渴; 甘草泻火 和中; 扁豆可健脾胃; 桑叶清散肺中之燥热,散邪止咳百部散 方剂。
加减: 若呛咳较剧烈,可加杏仁、马兜铃以清肺降气,化痰止咳; 盗汗、手足心热, 加地骨皮、银柴胡、浮小麦以清肺除蒸,敛汗护阴; 痰液黏稠,或大便偏干,加瓜蒌以清 化热痰,润肠通便百部散 方剂。
2. 脾肺气虚
证候表现: 咳声不扬,咳而无力,痰液稀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纳少,体 瘦百部散 方剂。舌质淡,舌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 久咳耗伤肺脾之气,肺气虚则咳声不扬,咳而无力,气短懒言; 脾气不 足,痰液难化,则痰液稀薄;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 脾气不足,运化失健,气血生化乏 源,则神疲乏力,纳少,体瘦,舌质淡,舌苔薄,脉细弱为脾肺气虚之象百部散 方剂。
治法: 益气健脾,泻肺祛毒百部散 方剂。
方剂: 人参五味子汤 (《幼幼集成》) 加减百部散 方剂。
方解: 方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 麦冬、五味子润肺敛肺; 生姜、大枣 补益脾胃百部散 方剂。
加减: 若自汗较重,加黄芪、浮小麦益气固表; 痰较多者,加陈皮、半夏以温化 痰湿百部散 方剂。
四、其他治法
1. 中成药 鹭鸶咯丸: 清热化痰,肃肺止咳百部散 方剂。每次1/2~1丸,每日2~3次,适用于 顿咳初期,或痉咳期。
2.针灸疗法 主穴取合谷、尺泽、肺俞,配穴取丰隆、曲池、内关、少商、风池百部散 方剂。 每次取3~5穴,每日1次,不留针。5天为1个疗程。
3.拔火罐疗法 取穴: 身柱、肺俞、风门、气门百部散 方剂。每日1次。
4.推拿疗法 运八卦,掐合谷,推肺经,掐揉二扇门,掐揉五指节,推脾胃,揉鱼 际,揉太渊,掐尺泽百部散 方剂。每日1次。
5. 单方验方
(1) 大蒜 对顿咳的疗效甚好,以紫皮蒜为佳,可制成50%的糖浆,每次10mL,5 岁以上每次20mL,每日3次,疗程7天为1个疗程百部散 方剂。
(2) 鹅不食草 为解毒止咳之品,用于顿咳的治疗百部散 方剂。每日10~20g,水煎,分3 次服。
(3) 百部 具有止咳、抑制百日咳杆菌的作用,单味使用及以百部为主的复方,对顿 咳的治疗,均有显著的疗效百部散 方剂。每次3g,每日3次,水煎加糖口服,7~10天为1个疗程。
(4) 白屈菜 其作用与百部类似百部散 方剂。用法: 将其干品制成含生药100%的糖浆。6个 月~1岁以下8~10mL,1~3岁10~15mL,3~6岁15~20mL,6岁以上20~30mL,每日 3次,口服。8~10日为1个疗程,病情重者可适当增加剂量。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4~7周百部散 方剂。对于疑似病例或与患儿密切接触者,应留察21天。 患儿污染的环境及物品,用一般消毒法及采用通风、日晒等清洁措施。
2. 按时接种百日咳疫苗百部散 方剂。
3.顿咳流行期间,口服大蒜,或用大蒜液滴鼻,每日1~2次,连用5~7天百部散 方剂。
二、调护
1. 发病后要让患儿充分休息,尤其保证充足的睡眠,夜间咳嗽频繁影响睡眠者,可 在晚上加服百部10g,五味子6g,夜交藤15g的水煎剂,有助于止咳安眠百部散 方剂。
2. 患儿居室应日光充足,空气新鲜,可到户外适当活动,但应防止剧烈活动及烟尘、 异味等不良刺激百部散 方剂。
3.保持患儿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或惊吓百部散 方剂。
4. 患病期间要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宜进食清淡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百部散 方剂。宜少量多 餐,以免呛咳呕吐。
5.患儿发作时心中恐惧,成人要保持镇静,教育儿童于痉咳发作时,宜坐起或站立, 手可扶持他物,尽量做到自禁咳嗽,减少发作百部散 方剂。对幼小儿,可将其抱起,但不要过紧或过 于拍背,以防痉咳引起窒息。
- 上一篇: 医学有哪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
- 下一篇: 总是舌苔厚腻,有湿疹,怎么治?
发表评论